疫情是一场大考,检验着每一个人
越是危难时刻,越是重任在肩
日前,栖霞高新区共15名党员干部下沉到社区、隔离点
他们舍弃了“小家”的团圆
奔波在抗“疫”一线守护着“大家”的安危
忙碌之余他们用日志记录了感悟和心声
让我们一同感受这一份份温暖与感动、信念与希望
——下沉马群街道融康苑的“突击队”
朱扬:只要疫情有需要,就有党员做先锋
17日晚上十点,正在单位值夜班的我收到紧急通知,要于18日支援马群街道融康苑。我深知,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,作为党员,就要有拼劲、闯劲、干劲,能够站的出、顶的上!于是我连夜回家收拾行李,18日一早准时到岗。第一天的工作强度就很大,白天维护秩序、协助居民打开身份码,一站就是四五个小时,因为戴着手套,手指都被汗水泡得发白。晚上来不及吃饭,又马不停蹄为小区居民发放物资,直到凌晨才回住处。21日,我们又顶着风雨,尤其对老人、孕妇等重点人群挨家上门,确保每家每户都能领到物资。
这期间,最让我感动的是居民的理解与支持,在漆黑的深夜为我们点起了温馨的灯,在猛烈的风雨中为我们撑起了前行的伞。当看到居民们对我们微笑,看到孩子们欢快的嬉戏,我明白,一切都是值得的。
周鸿杰:我要为工作生活的这个城市干点事
18日,我早早下楼,行李箱轮子滚动的声音在清晨的小区里显得格外突兀,接着背后传来一声“鸿杰,到哪去?”是我妈叫住了我。她在社区工作,我不愿她在繁重工作之余替我担心,于是编了“到单位值半个月班”的理由,就“扬长而去”。在融康苑防疫期间,我扫过楼,只为能把每一家的住户信息和人员需求摸清,不漏一人;我哑过嗓子,只为能把每一个单元的人员核酸检测情况问清楚,不漏一次;我淋过雨,只为确保每一户的保障物资顺利发放,不漏一袋。
在这期间,我认识一位贺阿姨,她是社区志愿者,认真负责帮我清点物资;我结识了两位同龄人,扫楼过程中他们自愿报名志愿服务,那句“我不图补贴,也不图志愿服务证明,就是想给大家做点事”听来铿锵有力;我更是结交了一帮战友,大家有活抢着干,有困难冲在前面。在这里,我真正明白了“先锋”的意义。
吴海迪:穿着这身防护服就意味着担当和责任
19日早上,布置好检测点后,天已微微发亮,我按程序穿上防护服、戴上隔离面罩和医用手套,看着窗户玻璃上反射的自己变成“大白”的影子时,一股必须战胜疫情的勇气和责任感油然而生。检测现场人很多,但秩序一点都不乱,大家规规矩矩地站在一米线上耐心等待。看到乖乖张大嘴巴让医护人员采样的小朋友,我想到自己在家上网课的儿子,正值小升初的关键时期,我却不能陪在身边。
现在的自己,每天都参与疫情防控,在抗疫前沿服务和保障,亲身体验抗疫一线人员的艰辛,自己也感觉劳动有价值、生命有意义。
张欣晨:疫情不退、我们不退
20日,是我和老婆结婚两周年的纪念日。我们俩当天都处在抗疫一线,这个纪念日也是非常难忘。希望疫情早点结束,我们早日团聚。
“请大家排好队,保持一米以上间距”、“请大家提前打开身份码”,这是我这几天说的最多的话。作为三栋楼栋长,我还负责110户居民的物资分发和统计的工作。小区人口多,物资分发任务非常重,虽然累得腰酸背痛,但是看到小区居民都能配合做好防疫,我觉得辛苦也值了。
徐适超:让平凡的生活过得不平凡
21日,风雨交加。一早,我抵达点位,协助社区进行核酸检测各项准备工作;当医护人员来时,协助撕开采样棉签外包装;在进行核酸检测时,为打不开身份码的人员、老人、小孩,重新录入身份信息,以便核酸检测工作能有效开展。因为大雨,没有一个人身上是干的,所有人脸上都写着疲惫,但仍然保持着昂扬的战斗力。
一声声“谢谢”“辛苦了”的温暖话语滋润着我的心田,我只是平凡的世界中平凡的一员,我想我平凡的生活也可以过得不平凡!
沈宏军:从白天到夜晚,从寒冷到温暖
我们每天都是一早到达核酸检测点,除中午简单对付两口饭外,我一直游走在长长的蛇形队伍之间,不时扯起嗓门大喊:“请有序排队,保持1米以上间距”,及时做好现场人员分流,维持排队秩序。
紧张又忙碌的白天检测工作结束后,我们会开启晚上“送菜模式”,为了不影响居民休息,9点半之后,我都是追着窗户有灯光的人家递送,每天忙碌到晚上11点多。当拖着疲惫身躯回到住处时,两条腿像灌了铅一样沉重,很快就能进入梦乡。
——下沉尧化街道尧建新村小区的“突击队”
雷浩:离军不离党,退伍不褪色
22日,作为党员兼退伍军人的我,主动申请值第一天的夜班。第二天一早,来不及休息就继续跟大伙一起装卸、分配物资,连续工作24小时。搬运防疫货物时胳膊扭伤,贴了膏药,却由于长时间穿着防护服,不好换药,导致皮肤过敏起水泡,手臂肿胀了一圈,奇痒无比,每次干活流汗时都会有强烈的刺痛感。
期间,妻子来电说孩子在家发烧,得知消息的我焦急万分,却又无法陪伴、分担。但是当我把一份份物资挨家挨户递送到居民手中,听到他们对我说“谢谢,辛苦了”的时候,我深刻理解了什么是“离军不离党,退伍不褪色”。
温亚强:初心不变,使命在肩
23日早上,我刚值完夜班,就与队员们一起,投入到防疫物资搬卸队伍中,并将物资分装到位,发放给小区居民,确保居民吃喝不愁。26日,我负责的楼栋,有位老人跌倒了,我条件反射一样扔下了手中吃了一半的盒饭,第一时间赶过去,穿好防护服,全程陪同老人前往就医。
我意识到,这只是防疫一线的一个场景,全市还有成千上万跟我们一样的党员干部下沉到社区,各条战线还有很多同志夜以继日持续抗疫,我们与群众坚守在一起,一定赢得战疫胜利!
朱逸:用心服务群众,就能走进群众心里
我主要负责23栋45户117名居民的生活物资发放、核酸检测通知和家庭困难情况统计上报协调解决。每天要一家一家的逐门逐户仔细询问情况,认真进行信息登记,实地了解并解决群众生活方面出现的问题与不便,提醒居民不要外出,做好自我防护。
为了居民加强锻炼,增强体质,24日,我和顾高高组织了轮滑、跳绳、羽毛球等居民活动。看到居民们积极参与,看到老人和孩子们脸上洋溢的笑容,我觉得特别满足。
王金晨:执装“大白”逆行,勇于挑担子
25日,高新区给我们送来了一批防疫物资,我感到一股暖流涌向全身,我们身后有强大的组织支持,一定能够打赢这场“硬仗”。同时,我们了解到指挥部需要物资支援,便第一时间将物资送到指挥部,供指挥部医护人员使用。
26日晚上,小区里有居民发烧,需要马上陪同去医院。考虑到负责该楼栋的同志要值班,作为高新区党员干部,我主动请缨,执装“大白”,陪同病人前往指定医院,全程陪护核酸检测和看病治疗。此刻只希望疫情早日散去,让大家回归忙碌而充实的普通生活。
顾高高:一群人,一条路,坚持一直走下去
26号早上,刚值完夜班的我给负责的楼栋分发物资,并把健康告知书发送至提前预约的住户,给高龄独居老人、腿脚不便的住户上门送物资。我想到自己家里的老人年纪也大了,还有类风湿性关节炎,睡眠也不好。家里还有一个调皮的孩子,老婆既要上班还要照顾他们,我还帮不上忙,满是愧疚。
当我把物资送到小区一位阿姨手中时,她硬回塞给我一盒方便面。我想,我们有党的坚强领导,有这样朴实善良的人民群众,有无数冲锋陷阵的医护人员,有舍小家顾大家的广大党员干部,我们有理由相信:寒冬阻挡不了春天的脚步,我们必将绽放春暖花开的笑容。
周智康:防疫管控没有妥协余地
27日,我又像往常一样,早早来到了点位。自从下沉一线后,我越来越感觉到人民群众对我们党和政府的无比信任。从遵守政策、足不出户,到每天按时参加核酸检测;上到80多岁的老爷爷、下到还不会走的小朋友,都能坚持每天来做核酸。当我们入户摸排困难的时候,听到最多的就是“你们辛苦了!”“没困难,我们能克服”。
晚上,忙碌了一天的伙伴们陆续回到住处,脱掉防护服、摘下护目镜,他们的嘴唇干裂了,脸上都是勒痕。大家开始吃晚上的盒饭,互相交流着工作经验和心得,跟家人沟通联系……这一刻,他们才拥有放松的心情。
——下沉白金汉爵隔离酒店的“突击队”
葛猛:主动请缨,争做“逆行人”
面对疫情,我主动申请下沉到白金汉爵隔离酒店,每天向区卫健委报送区内11个隔离点隔离房间数、集中隔离人数、新进人员数、核酸采样等情况汇总表,并清点防疫物资,为隔离工作做好坚强后勤保障。
能为疫情防控尽一份微薄之力,我感到非常荣幸和自豪,我想这样的岁月才充实,这样的人生才华丽。
孔庆磊:党徽嵌于我胸,担当在我心中
本次下沉隔离酒店,我的岗位是白金汉爵隔离点点位长助理,主要协助点位长协调防疫物资,帮助医护人员处理大量数据,基本上每天都会连续工作18小时。我的手机也必须一直“长在”手上,以防随时有任务需要联系。
作为一名年轻党员,我深知自己应该承担更多,付出更多,也希望将温暖传递给更多人。
风雨兼程,初心如磐。作为高新区此次下沉行动的负责人,党工委常务副书记杨静表示,下沉社区的小伙子们真的很给力,他们以“召必上、战必胜”的决心和信心,向“疫”而行:
一是肯干事。下沉社区动员令一出,他们纷纷响应号召,踊跃报名,舍小家、顾大家,奋战在社区联防联控第一线。
二是能吃苦。他们不惧风雨,不怕困难,听从指挥,服从安排,全力做好社区值守、执勤、核酸检测、物资配送、秩序维护、扶老助弱等工作。
三是作风优。他们不搞特殊、不讲条件,全面服从社区指挥调度,以积极主动、扎实细致的作风做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,展示“高新人”的良好精神风貌。
他们,是高新区的骄傲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