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2年匆匆而过,这是不平凡的一年也是奋斗的一年,我们乘风破浪、砥砺前行,提交一份亮眼的“成绩单”。
疫情阻不断服务的贴心,口罩掩不住服务的热情,服务中的每一次成长、每一次进步、每一次提升都离不开大家的共同努力。
一、科技创新、人才引育“双向奔赴”
2022年高新区开拓创新,求真务实,强化目标意识,持续积蓄发展后劲,增强人才集聚释放科技创新活力。
高新技术企业认定通过75家,获评通过率74.25%,同比增幅23.26%。
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450家,同比增幅3.45%。
企业技术合同登记额备案25亿元,同比增幅47.06%。
新增发明专利授权214件,同比增幅15.05%。
国家级人才计划青年创新类1名,实现零的突破。
紫金山英才计划,区级高层次人才项目14人。外国人才项目-引智项目1人。市级高层次人才项目有效推荐11人,行政区占比73.33%。创新型企业家项目有效推荐3人。高峰计划市级专家实地考察和综合评审3人,行政区占比100%。
栖霞区企业专家工作室人才3人,行政区占比75%。
加速凸显“磁吸效应”,紫东国际人才街区引才成效显著。
2022年,高新区一直持续不断推进紫东国际人才街区建设,为优质青年人才、高层次产业人才落户、发展提供“一站式”服务,目前已累计入湾949人。同时,为入湾人才开展相关科技培育辅导、人才项目申报培训、创业知识科普等研习交流活动39场。
二、坚持需求导向精准发力,助力优质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
以创新探索,精准施策打造创新发展“永动机”。充分利用外部资源和各级各类落地政策,不断挖掘优质项目及人才,加强政策宣贯和兑现工作,协助企业制定成长路线图,布局长远规划,激发企业创新动力,精细化阶梯式培育助力企业质量不断提升。
2022年科技人才项目专项资金拨付金额5500余万元,受益企业300余家次。其中,兑现大学生创业补贴近56万元,受益大创企业30余家。
推动新增省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立项1家,省重点研发项目立项1家,市生命健康科技专项立项2家,高企转规上工业3家,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4家,市企业专利导航项目立项2家,市优秀专利奖1家。
借力“质量小站”,今年开展了首批重点帮扶小微企业质量认证提升6家,获得省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优秀案例1家,全市仅3家。质量信用A级企业近400家,主导或参与申请制定国家、行业标准3家,获得区长质量奖3家,并涌现了一批质量工作先进企业,获得包括央视在内的社会舆论广泛关注。
三、着力提升高校院所专利转化运用效率和产学研融合能力
以研发创新、校企融合为企业注入“强心剂”。充分利用区域高校院所创新资源禀赋和园区企业资源优势,成立产业知识产权联盟和运营中心,深化产业专利协同运用,凝聚联盟成员力量,提高企业专利保护和运用能力,激励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加大研发投入,注重培养专利运营人才,加快科技成果、专利技术转移转化。
2022年累计推介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06项,征集园区企业技术需求项目103项,促成和掌握受让高校专利20件,开放许可专利54件,区重点研发项目申报31家,区成果转化项目申报7家,携手在园企业成功匹配高校省科技副总5名,并助推获得省产学研合作项目立项。近三年,获得省市级技术转移奖补资金近100万元,受益企业34家。加强政银企对接,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金额达1.5亿元,另外9项质押进入备案程序。